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调研报告 - 正文

科达制造:4月3日召开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参与

来源:证星公司调研 2025-04-03 20:01:5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4月3日科达制造(600499)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4月3日召开业绩说明会。

具体内容如下:
问:陶瓷机械 2024 年的国内外收入占比以及增速都是什么量级?
答:从收入占比来看,2024 年陶瓷机械业务海外收入占比约 60%;从增速来看,其海外收入同比上年增长超 40%;而国内相对较低,维持在个位数的增长。

问:请为什么建材机械业务毛利率出现了下滑?
答:2024 年建材机械业务毛利率为 26.56%,较上年同期下降 1.8 个百分点,主要因为销售的产品结构有所调整。其中,在配件耗材业务方面,其 2024年营收较上年同比实现较好增长,但受海外市场如东南亚等地区竞争加剧、产品早期推广让利以及墨水贸易业务占比提升等影响,毛利率有所下降。后续,公司配件耗材业务将持续推进巴西、埃及等海外陶瓷主要产区市场的拓展,目前公司已在推进上述地区的子公司注册等本土化布局。在陶瓷设备业务方面,2024 年其行业整体集中度、头部聚集效应进一步提升,公司陶瓷机械设备市场占有率也实现提升,尤其是在海外市场,实现了较好的增长。后续来看,受房地产行业影响,国内陶瓷厂商整体需求与海外相比依然较为萎靡,公司正持续推进海外市场尤其是陶机高端市场的拓展。未来,公司将努力实现陶瓷机械业务整体毛利率的提升。

问:看到年报中 2024 年公司海外建材业务毛利率有所下滑,是哪些因素导致的?未来如何升其盈利水平?
答:2024 年海外建材业务毛利率为 31.20%,同比减少约 4.5 个百分点,盈利能力的阶段性承压,主要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瓷砖方面,2024 年上半年,受非洲市场结构性竞争和项目策略性调价等影响,瓷砖销售价格短期承压,尽管下半年其价格已根据市场及项目进展情况逐步提升,但仍对全年情况有所拖累。玻璃方面,公司于 2024 年 9 月投产了坦桑尼亚玻璃项目,并于年底收购了某玻璃项目,但由于两者运营期较短,相关成本费用期间的错配亦导致该业务整体盈利水平有所降低。但目前来看,其整体的运营已经步入正轨,盈利能力已得到改善。洁具方面,其产能利用率及良品率均得到提升,但受当地竞争对手和进口洁具产品的挑战、当地价格敏感性偏好,以及当地原材料配套尚不完善导致自身生产成本偏高等因素影响,2024 年盈利能力承压。此外,公司管理成本等相关费用的提升亦带来盈利水平的扰动,但随着海外建材业务板块人员架构及年内新增项目运营趋于稳定,后续相关成本费用将趋于平稳。 未来,随着公司持续开展降本增效工作,以及海外建材业务板块人员架构、新投产项目的稳定运营,上述相关成本费用将趋于稳定。加之海外建材业务稳步推进建材产品提价,并持续深化多品牌发展战略,其业务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将使得其盈利能力获得相应提升。

问:2024 年以及目前汇率情况怎么样?公司未来有什么应对措施吗?
答:2024 年,公司整体实现汇兑收益。具体来看,前三季度汇兑损失合计超 2 亿元,主要是海外建材板块受非洲部分国家货币贬值及欧元相对美元升值所致。其中,汇兑损失主要集中在负债端。海外建材板块存在较多长期限欧元贷款,而其融资主体的本位币为美元,随着前三季度欧元对美元升值以及非洲部分国家货币贬值,合资公司因此产生了较大汇兑损失。而在经营端,海外建材除了保留一部分日常运营所需的本地货币外,会及时将其余本地货币换成美元或欧元,因此该部分影响相对较小。进入 2024 年第四季度,美元兑欧元及部分非洲货币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升值,扭转了全年汇兑损失情况。根据 2025 年以来的汇率市场,预期近期存在一定汇兑损失,但最终结果以公司一季度报告为准。 针对海外建材负债端,鉴于当前仍处于多项目投建、快速拓展市场的阶段,外币贷款规模短期内仍将维持。后续,公司一方面会在完成相关品类及产能规划后,控制整体外币贷款规模,降低负债率,并积极清理货币项目敞口;同时亦将寻求调整借款结构,并关注汇率波动、终端产品价格水平,及时、动态调整产品价格,以降低汇率波动产生的影响。

问:请公司 2024 年在配件耗材服务及通用化领域有什么经营进展?
答:2024 年配件耗材业务及通用化应用均实现较好发展。报告期内,在配件耗材业务方面,公司借助海外陶机渠道优势重点拓展配件耗材服务,并持续完善海外配件仓和服务网点的布局,其接单金额实现了较好增长,在陶瓷机械业务接单中占比已达 20%。同时,公司持续推进土耳其生产基地的建设,目前已组建了本地的实验室与墨水技术团队,未来将有效延展墨水产品的销售半径。在通用化方面,公司持续拓展铝型材挤压机等产品,并首次为汽车主机厂落地了汽车门槛梁等铝挤压关键零部件整线项目,同时亦顺利切入了稀土应用赛道,2024 年接单合计金额约 5 亿元。

问:瓷砖价格未来是否还会进一步价?
答:从整体的竞争格局来看,其基本上延续了 2024 年下半年较为理性及良性的状态。从定价机制来看,瓷砖产品定价会持续参考进口产品的 FOB、海运、关税、内陆运输等综合成本进行定价,较进口产品保持优势;同时定价亦会考虑到当地货币汇率波动因素,如产品将根据当地货币的贬值程度进行相应的提价。今年以来,公司在非洲各销售区域亦进行了一定的提价。后续,公司将持续跟进非洲各市场情况,结合公司定价机制,动态调整瓷砖价格。

问:请公司海外建材业务目前的产能布局是怎样的?
答:2024 年,公司已在肯尼亚、坦桑尼亚等非洲 6 国布局 10 个工厂,运营 19 条建筑陶瓷生产线、2 条洁具生产线、2 条玻璃生产线;共实现建筑陶瓷产品产量约 1.76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 17.62%。此外,公司另有非洲科特迪瓦及南美洲秘鲁玻璃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于 2025 年至 2026 年投产,将为未来产能增长提供基础。 后续,合资公司将积极探寻建材市场的空白区域并进行战略布局,并将根据市场动态及销售情况,对现有生产基地进行技术改造或产能扩建,以提升生产效率和市场供应能力。同时,公司亦不排除会继续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在特定区域抢占市场份额并完成区域整合。

问:非洲瓷砖市场未来预计空间有多少?
答:从发展速度来看,非洲人口基数大且增长速度较快,根据 MECS-cimac 数据统计,2023 年非洲瓷砖消费量 14.21 亿㎡,同比增加 12.5%,是全球瓷砖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同时据其预测,2023 年至 2028 年非洲瓷砖消费量,预计年均增长 6%,至 2028 年将攀升至 19.7 亿平方米,占全球瓷砖消费量的11.1%。而公司布局的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相比非洲其他区域,城镇化及人均瓷砖消费水平都较低,有望实现更好发展。

问:蓝科锂业 2024 年碳酸锂产销量情况如何,后续有什么其他规划?
答:参股公司蓝科锂业产销量同比均实现较好增长,共实现碳酸锂产量约4 万吨,销量 4.16 万吨,为公司归母净利润带来 2.33 亿元的贡献。未来,蓝科锂业也将通过技术提升、工艺升级、后端沉锂母液收等方式,进一步进行优化生产工艺及生产成本,持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问:近段时间监管层面不断强调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性,公司这方面的动作是怎样的?
答: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始终高度关注公司的价值创造和市场表现,于2024 年相继发布了“股东分红报规划”、“提质增效重报行动方案”,并通过股份购、股份注销、大股东及董事增持等措施,提振投资者信心及维护公司价值。例如,公司 2024 年已累计耗资超 2.52 亿元用于股份购,亦完成超 3000万股购库存股份的注销。同时,公司依旧延续往年高比例分红的传统,2024 年度拟每 10 股分红 2 元(含税),现金分红约 3.72 亿元,叠加股票购金额合计占本年度净利润比例约 62%。此外,公司始终将提升经营业绩作为公司市值管理的根本,董事会于近期审议了市值管理制度,并发布了新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其以2024 年业绩作为基数,考核公司 2025 年至 2027 年的营业收入累计增长率及扣非归母净利润的累计增长率,推动员工共同努力完成公司的经营目标,并共享公司的发展成果。未来,公司也将扎实推进各项业务的发展,不断完善公司市值管理工作,促进公司价值在资本市场得到合理体现。上述年度分红及员工持股计划方案尚需股东大会批准后方可实施。

科达制造(600499)主营业务:建筑陶瓷机械及海外建材的生产和销售,战略投资以蓝科锂业为主体的锂盐业务,另有锂电材料及装备、液压泵、智慧能源等培育业务。

科达制造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26.0亿元,同比上升29.96%;归母净利润10.06亿元,同比下降51.9%;扣非净利润9.21亿元,同比下降51.0%;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40.36亿元,同比上升51.3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3.03亿元,同比上升317.69%;单季度扣非净利润2.85亿元,同比上升478.78%;负债率48.8%,投资收益2.96亿元,财务费用1.38亿元,毛利率25.95%。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3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3家。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5726.2万,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入110.9万,融券余额增加。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科达制造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