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调研报告 - 正文

中粮科技:7月10日接受机构调研,中信证券、宏利基金等多家机构参与

来源:证星公司调研 2025-07-11 13:01:1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7月11日中粮科技(000930)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7月10日接受机构调研,中信证券罗寅、宏利基金史佳璐、光大永明王鹏、润晖投资李勇、中加基金于成琨 鄢然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中粮科技与其他企业在阿洛酮糖技术工艺上有多大差异?
答:最大的差异在酶制剂和产酶的菌株方面。目前国家卫健委批了四个阿洛酮糖差向异构酶,按原理这四个酶都能生产阿洛酮糖,但不同的酶生产的阿洛酮糖的安全性是否一致无法确定。中粮酶法生产阿洛酮糖经过了一系列严谨的科学实验,通过了安全性评价,因此获得了卫健委的批准,此次获批也是限定中粮的酶生产阿洛酮糖,是目前唯一获批的一家酶法生产的企业。中粮报批的酶制剂做了相关专利部署,限定了基因序列来源及生产用的菌株。

问:其他公司要拿到审批需要做什么?
答:这要根据卫健委的要求,中粮的审批流程不代表其他公司的流程相同,后续公司审批要走什么样的路径、经历多长时间无法预知。中粮从酶到产品获批基本用了两年时间。中粮经过了农业部批准菌株的安全性,卫健委审批了酶的安全性和糖列入新食品原料,后续其他企业的审批在流程节点上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一些必要的程序是要经过的。

问:阿洛酮糖获批的推荐用量后续是否有升空间?
答:目前获批的阿洛酮糖每天推荐用量是 20 克,这是基于人群实验,卫健委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按最低人群实验量审批的。未来若有更多实验数据证明安全性,用量也可能还会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但还是要基于大量长时间人群食用情况,给出更合理的用量推荐。
QFD 和卫健委对阿洛酮糖批准的安全用量分别是多少?为什么卫健委批准的用量更低?
FD 批准的阿洛酮糖安全用量是 33 克/天,卫健委批准的是20 克/天。从国内外所有文献和 FD 的 GRS 等审批文件及人群实验来看,最高做到 35 克是有安全保障的,除美国批准用量是 33 克/天外,还有十几个国家批准的用量也都在每天 20 克以上,目前国内批准的推荐用量标准还是很严格的。

问:阿洛酮糖未来要升市场体量需要什么条件?
答:从阿洛酮糖本身的功能和加工性能来看,应用的领域还是很广的,国内从刚开始使用,到慢慢增加销量,既有消费者认知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下游饮料、食品等企业在应用研发上不断开发使用阿洛酮糖的新产品,阿洛酮糖未来需要有一个或几个消费者普遍认识且喜欢的 C 端产品,才能把量真正带起来。

问:公司针对阿洛酮糖做了哪些研究?
答:公司除了在酶制剂成本的优化、生产工艺的提升、阿洛酮糖产品消化吸收代谢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以外,同时开展了阿洛酮糖在不同食品里面的应用研究,包括饮料、烘焙、酱料、酸奶等领域。例如在烧酸奶应用中,阿洛酮糖能快速呈现颜色和风味,且不会被酸奶里的微生物代谢,能保证酸奶的风味和颜色。未来伴随着产品上市,公司会和下游企业共同开发在不同食品应用领域的解决方案。

问:公司产品产能未来是如何规划的?
答:公司阿洛酮糖产品已经具备了在国内销售的资质,公司正加大力度推进加工端的进度,在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的基础上,预期公司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将阿洛酮糖产品推向市场。

问:下游食品饮料客户有哪些互动和诉求?
答:在法规申报过程中,我们和下游的一些奶茶企业、奶制品企业也做了很多配方测试,也表达了一旦产品可以在国内使用,会购买阿洛酮糖产品。包括最近几天一些下游客户开始联系公司询问产品销售情况,能够看出市场对产品还是很期待的。中粮科技在果葡糖浆领域有比较好的布局和渠道优势,目前头部茶饮企业都是公司小特新糖浆的客户。

问:从程序和法规上看,公司获批的先发优势大概能领先多长时间?
答:其他企业获批时间很难估算,获批时间不可掌控。目前仍然有公司的酶制剂还没有通过审批,后续实验也需一步步进行,整个审批过程是非常严谨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公司从2023 年酶获批走到现在用了两年,其他公司虽不会这么久,但也需一定时间。

问:公司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公司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一是市场准入的先发优势,在获批上领先,能为后续发展争取时间。二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能力,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是支撑产业科技创新的核心研发平台,具有综合实力领先的合成生物学平台,国内企业界第一套高通量筛选平台就在中粮,且是目前高端平台应用非常成熟的企业,研发平台成立十余年来研发成果积累深厚,能支撑产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相关产品核心的酶和菌种技术将逐渐形成技术护城河,给产品带来差异化和竞争力,进而引领产品发展。三是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应用解决方案,注重市场端客户和应用领域,针对客户个性化的需求,迅速响应并提供全套应用解决方案,帮客户形成差异化的产品,通过应用解决方案找到高价值客户和领域。四是全方位的产业布局,食品原料糖类板块是公司重点发展方向,中粮科技目前基本实现全国性布局,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问:下游客户对阿洛酮糖价格的接受度如何?
答:出口结晶糖价格是 2 万元左右,国内目前还没有开始销售,价格还不好预计。目前很多应用企业更关注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随着市场放量,客户对价格会越来越敏感。行业健康发展要归到合理的利润空间,公司成本也会不断下降。

问:阿洛酮糖生产技术迭代情况如何?
答:之前国内阿洛酮糖生产规模都不是很大,技术迭代的紧迫性也不是很强,随着下游市场的不断放量,以及工业化生产规模的提高,阿洛酮糖生产技术的迭代会加快,从而将更大程度的降低加工成本。

问:阿洛酮糖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酶的转化率大概是多少?
答:阿洛酮糖成本中原料成本还是占主要方面,目前实验室酶的转化率可以做到 33%左右,但在大工业应用中,受体系影响,转化率在 28% - 30%范围的比较多。

问:看似蓝海的市场未来是否会变成红海市场,企业如何保持产品竞争力?
答:任何产品所在的行业都是充分竞争的,企业关键在于如何在红海市场时仍保持产品竞争力。中粮在果葡糖浆生产工艺上成本控制精细,阿洛酮糖是淀粉糖的产品延伸,系统性成本会做的更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下游的应用研发,在这方面公司也有很好的研发、应用和客户基础。

问:下一步给终端客户供的阿洛酮糖是什么形态的产品?
答:这会根据客户需求来确定,公司可以根据下游客户的需求和综合成本的测算来提供液体或固体产品。

问:能否展望一下阿洛酮糖国内市场的空间和节奏?
答:未来市场空间目前还不是很好预计,根据目前调查研究数据,未来 3 - 5 年,在饮料、烘焙、乳制品、酱料等领域都会有应用,总体上看会有 15 万吨到 20 万吨的用量。任何一种代糖出现都不是非要替代其他代糖,每种糖都有其优势应用领域。阿洛酮糖因为具有其他代糖所不具备的特性,可以更好的扩大应用领域。
Q能否简单介绍丙交酯项目的进展和产能情况?
丙交酯搬迁项目目前进展顺利,公司力争在今年年底进行试车投产。目前的规划产能为 3 万吨,刚投产时开工率会低一些,慢慢会提升到满负荷生产。

问:太仓、成都扩建以及西北项目目前的进展如何?
答:成都公司扩建项目力争在今年 8 月底之前投产,太仓项目已经注册成立公司,开始做项目开工前的准备工作,目前推进顺利,会按期投产。在西北的布局也在按计划开展前期调研论证工作。

中粮科技(000930)主营业务:食品原料及配料领域,生物能源领域,生物可降解材料领域。

中粮科技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43.85亿元,同比下降7.31%;归母净利润4053.15万元,同比上升63.17%;扣非净利润-1055.89万元,同比下降152.88%;负债率38.43%,投资收益3210.09万元,财务费用2697.1万元,毛利率8.08%。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家。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2366.71万,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出109.71万,融券余额减少。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粮科技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